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中外思潮 > 正文

鄭永年談“亞洲價值觀”:學習西方不是把自己變成西方

當今國際輿論認為發(fā)展的中國的不確定性很大,中國到底往哪個方向走,尤其是中國共產黨要帶領中國往哪個方向走?

在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近日在京舉辦的“鄭永年‘重塑亞洲價值觀’研討會暨新書(《中國崛起:重估亞洲價值觀》、《再塑意識形態(tài)》)交流會”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學術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問題專家鄭永年闡述了他的思考與觀點。他認為應把中國共產黨放在中國幾千年文明歷程中來回答。從一個文明的角度來看中國的未來,一定不能把中國孤立看,因為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離不開世界。一定要把中國放在世界地圖里面來看,放到整個世界文明發(fā)展來看。

中國文明發(fā)展的四個階段 開放、包容、改進的學習文明

文明的角度是什么?鄭永年認為,中國現在可以說是中國文明發(fā)展的第四個階段。

中國文明第一個階段是中國文明基本價值形成時期,在公元前13世紀到公元2世紀基本上形成,這個時期形成的背景就是百家爭鳴,就是一個中國本土產生的多種思想之間的對話,由對話而產生。

第二時期是公元3世紀到公元10世紀,佛教進來對中國文明產生巨大的沖擊。中國文明與佛教之間的沖突不亞于現在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之間的沖擊。歷史上發(fā)生過很多的滅佛事件,表明佛教對我們產生的沖擊。佛教時代進入以后,中國剛開始是拒絕,非常懷疑、猜疑,甚至發(fā)生暴力沖突,可是以后慢慢就接受了,到了唐朝就到達頂峰。唐朝是國家的一次崛起,很多人說是文明的崛起。

中國第三階段文明是公元11世紀到19世紀末。宋朝是一個轉折點,就是“新儒學”,從二程開始,朱熹是一個非常重大的人物,對中國文明貢獻的影響很大,他精通儒學。重新把中國文明轉化成為一個主體,把佛教容納進來,真正吸納到中國自己的文明里面。一直到王陽明心學,新儒學到了一個頂點。

現在進入第四個階段,19世紀末西方文明進來,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到現在也有150、160年了。

如果從四個階段的發(fā)展來看中國文明以后怎么走呢?

鄭永年認為,中國文明是一個學習文明,特點就是開放、包容、改進,不是通過拒絕使自己更強大,而是通過包容使自己更強大。宗教文明很難包容,因為宗教文明的基礎就是一神教,具有排他性質。中國文明是包容性的。

中國文明第一個階段是中國內部各種思想之間的對話,到了韓非子是一個頂點。第二個階段是在佛教文明和中國文明之間的對話,但佛教文明是主體地位,中國文明處次要地位。從二程到朱熹到了第三個階段。中國文明再次成為主體。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應當類似宋朝時代。

我們需要有新的文明整合,不是想著如何排斥西方文明,而應當思考怎么樣把西方文明整合到我們的文明里面。“但我自己覺得,從亞洲四小龍的經驗來看,文明的對話必須像朱熹那個時代一樣,中學為主,佛學為次,就是說今天仍然要以中學為主、西學為次。還是要有這個文明自信心。”

鄭永年認為,中國下一階段還是需要根據亞洲價值觀的開放性,把西方文明包容進來,把這套價值體現在一套制度上。從政治上說也不復雜,把中國的selection 和西方的election 結合起來就行了。

任何一個文明都有它自己的核心價值,西方文明、中國文明、波斯文明,正是因為他們都是人類社會,他們之間也具有共享價值。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光菊]
標簽: 鄭永年   亞洲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