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喜歡喊口號,或者將計劃書做得分外完美,但是很少真正去落實,這是學校的責任。我們必須想辦法將抵制校園欺凌的觀念傳遞給每個人,讓每個人都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所有人都應仇視欺凌行為,一旦出現(xiàn),立即采取措施,杜絕欺凌行為再次發(fā)生。
堅持“全員性參與”原則
要想預防并干預校園欺凌,學校必須動員所有人參與進來,群策群力,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
其一,我們要強調(diào)以兒童為主的原則。這不是說要我們大人放手什么也不做,而是要發(fā)動兒童自組織去發(fā)揮力量。
其二,學校要加強校園欺凌和兒童自護的專業(yè)知識培訓,用知識將孩子武裝起來。
其三,學??梢再徺I服務,借助第三方力量,讓專業(yè)機構(gòu)進駐學校解決問題,畢竟學校主要的任務還是教育工作,不像一些民間機構(gòu)專注于研究欺凌事件與法律政策,第三方機構(gòu)相對專業(yè),處理起來效率高。
其四,加強維權(quán)工作,給學校和政府一條出路。
從上我們可以看出,在學校開展預防和干預欺凌時,讓學生參與到教育計劃中來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校單方面制定了政策就讓學生被動地去執(zhí)行,甚至教師都不參與,效果是非常差的。學生全員參與進來,真正落實到個人,才能確保學生的安全,減少欺凌現(xiàn)象的發(fā)生。
為了發(fā)揮學生的力量,我們必須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欺凌。只有讓學生充分參與了,充分利用自己的方式給欺凌下定義,他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字眼背后的真正含義。
首先,我們要告訴孩子我們眼中的欺凌是什么樣的,拋磚引玉,進一步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其次,我們鼓勵孩子一起來探討什么是校園欺凌,在孩子眼里他們認為欺凌是什么,是起外號,還是從背后推你一把,瞪你一眼,進一步地,在他們眼里,什么不是欺凌呢?偶爾的碰撞,無意的磕絆,這些一定讓孩子自己說。
教師最好是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五六個人一個小組,給他們20分鐘時間討論什么是欺凌,見過的欺凌是什么樣的,然后派代表來分享,最后把各個小組的意見集中起來進行宣讀,最后就形成了一個定義。
這個定義不僅是欺凌的定義,也是班級的內(nèi)部規(guī)則。當我們用孩子的視角找到欺凌的定義之后,就形成了班級內(nèi)部規(guī)則,它就有了新的意義。
我們的教育系統(tǒng)鼓勵教師經(jīng)常搞班級建設,比如,制度的建設、規(guī)則的建設、文化的建設,最終目的是化整為零落實到班級里面去,而這種自己制定內(nèi)部規(guī)則的辦法是班級建設中最有效的。一方面,規(guī)則是每個孩子都參與制定了的,是他們自己總結(jié)、討論出來的,他們都能充分理解規(guī)則。并且,討論的過程也是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過程。另一方面,孩子在討論過程中給這個規(guī)則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原來欺凌是這個樣子的,原來欺凌的感受是這個樣子的,我們不能做,我們也不能用這種方式來對待別人”,有了高度的體驗和認同后,他們自然就會更好地執(zhí)行和遵守。
舉辦“欺凌故事交流會”
在孩子明白了欺凌的定義之后,教師應該乘勝追擊,給孩子安排欺凌故事交流會。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過欺凌,可能每個人也在不同程度上欺凌過別人,我們交流的目的是找感受,再一次明確欺凌具體是什么。
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這次每個小組最多五個人,便于充分探討和交流。分完組以后,我們請學生自己來描述與欺凌有關(guān)的經(jīng)歷,具體分為:我經(jīng)歷過什么,我有什么樣的感受。受欺凌的人要談,欺凌別人的人要談,目擊欺凌的人要談,參與欺凌的人要談,制止過欺凌的人也要談。
每一種角色都要從自己的角度談談自己的經(jīng)歷,這個過程當甲有兩個原則要注意:第一,不能點名。比如,這個小組在班級里談的時候不能說,“上次張三絆了我一個跟頭”,應該說“上次有一位同學故意絆了我”。我們更多的是就現(xiàn)象來說現(xiàn)象,比如說自己欺凌別人了,也不說欺凌誰了。教師一定要注意,絕對不能點名。第二,不能批評。我們的交流會不是在論證誰對誰錯,千萬不要批評。另外,如果教師意識到在這個小組當中有曾經(jīng)發(fā)生過相互欺凌的人,比如一個受欺凌者、一個欺凌者,那么盡量不要把他們分在一個組,要把他們調(diào)開。
當每個人把自己的經(jīng)歷都談完以后,下一步就是分享自己的感受了,教師可以將學生們的故事匯總,分享心得體驗:我在欺凌別人的時候是什么感受;我被別人欺凌的時候是什么樣的情緒;我看別人被欺凌的時候,我在想什么;我參與的時候又在做什么或者想什么;還有我制止欺凌的時候,有什么樣的心得和感受。教師要將這些問題充分討論透徹,讓孩子從中再進一步提升對欺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