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中外思潮 > 正文

曹鵬飛:2015普世價值觀爭論的六大趨勢(4)

核心提示: 普世價值觀的問題,從來就不是形而上學的抽象原則,而是和每個國家的實際發(fā)展階段、發(fā)展水平、發(fā)展成果以及發(fā)展代價等問題糾纏在一起的。世界各國可以有共同的價值理想,但不能把價值理想當做價值現(xiàn)實,用普世價值觀剝奪發(fā)展權利,忽視價值的各種特殊現(xiàn)實形態(tài)。一味強調普世價值觀的一般性,本質上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霸權主義和文化沙文主義。

國內在普世價值問題上的認識誤區(qū)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的加快,社會各群體關于改革的制度、政策、觀念等方面分歧又會再次凸顯,價值理想與價值實踐之間的誤解又會進一步增多,普世價值又日漸成為人們熱議和關注的話題。就目前社會情緒和討論來看,人們在普世價值問題上的爭議主要存在以下三個誤區(qū)。

第一,認為存在絕對普世價值。普世價值的存在與否,嚴格來講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歷史和實踐問題。普世價值這一概念的出現(xiàn),只是為了修復歷史上基督教內部分裂而被實踐性應用,所謂價值的普適性也只能是被看做從宗教領袖到政治領袖的一種技術策略,而并非絕對意義上的真理存在。以國際政治斗爭裹挾和綁架價值觀討論,把價值問題從意識形態(tài)角度進行過分政治化解讀,甚至把西方價值觀以普世面目出現(xiàn),忽視各國價值觀的實際形態(tài)與具體場景,或者單純以價值觀的政治功能取代其他功能,無視價值觀的具體安身立命作用與社會生活意義, 都是不可取的。

第二,認為西方價值觀優(yōu)于東方,歐美優(yōu)于中國。如果認為在價值觀領域西方優(yōu)于東方,歐美優(yōu)于中國,那就意味著肯定了西方對東方的霸權主義是合理的,也就等于承認了東方的貧窮落后挨打是理所當然的。顯然歷史的發(fā)展已經(jīng)從理論和實踐上回答了這個問題,任何國家都有獨立自主發(fā)展的權利,任何國家的獨立和存在都應得到尊重與理解,用文明的優(yōu)劣論或是文化的高下論否定他國的主權和權益,都是霸權主義的表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辟以來,到“十三五”規(guī)劃結束將實現(xiàn)全面脫貧,把13億多人口帶入全面小康社會階段,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偉大成就,我們理應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第三,缺乏本土文化自信。價值觀問題,說到底與科學有著嚴格的區(qū)別,價值觀的核心是指向人的內心,是人作為主體的感受、獲得和評判,而科學的核心是指向對象世界,是人對物的主觀能動改造與變革。缺乏對東方文化的尊重和自信,其本質就是用科學評價替代價值評價,用科學主義取代人文主義,用工具理性代替價值理性。這種對人的工具性理解,不僅與人本主義背道而馳,而且嚴格來講就是對人權最基礎部分的踐踏與破壞,普世價值所倡導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權等符號在這里恰好就是被排擠的對象,這是由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與內在邏輯造成的。相反,東方文化傳統(tǒng)一直都強調天道與人道、政統(tǒng)與道統(tǒng)的統(tǒng)一,“天人合一”的思想資源完全可以修復當今社會價值與科學的分裂,重建人與自然的和諧。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原理室副主任)

【注:本文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工程2015年重大委托項目“新形勢下黨群關系”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李德順:《普世價值與中國故事》,《領導文萃》,2014年第14期。

②鐘尚:《對西方國家宣揚的普世價值觀的思考》,《改革與開放》,2015年第8期。

責編/張夏夢   美編/李祥峰

上一頁 1 234下一頁
[責任編輯: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