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比較研究 > 正文

席酉民:我們認知的教育符合這個年代嗎?

原標題:我們認知的教育符合這個年代嗎?

每每演講、聚會或遇到朋友和學生家長,總聽到大家深感壓力巨大,而且主要來自對孩子的教育。有擔心孩子高考的;有痛苦孩子逆反的;有焦慮參加不參加一些課外補習班的,甚至明知道不一定對孩子有利,但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即使入了大學,依然困惑專業(yè)選擇、要不要考某種證、念不念研究生、出不出國、選擇哪家大學,本來學生自己可以申請,卻要花錢請中介;出了國或念了研究生還不輕松,學生學習中間遇到的困難或挑戰(zhàn)依然令父母坐臥不安,還有畢業(yè)后的就業(yè),等等。

我對這些朋友說,我有一招可以免除你們的壓力和痛苦,這就是大家換一種思路對待這些問題。大家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只要孩子健康,萬一失誤沒考上大學又能怎么樣?不少人扔“磚”過來,說席教授你站著說話不腰疼?,F在不念大學你怎么和別人競爭?何況大學也有助于孩子們成長。

但我們的大學給了孩子們什么樣的成長環(huán)境呢?現在,很多學生陷入考證熱和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不顧愛好地爭取名校的滾滾人流中,然而放眼望去,大凡名校,關心的重點多是科研、各種指標、各種政府的教育工程,并未把學生放在核心地位,導致學生在校受到的教育和提升大打折扣。即使如此,很多人還是會說,這些名校的證書或牌子很受用呢。

我對此不以為然。教育必須首先關注人的成長,并通過正確的學習使孩子們成長得更健康、更快樂。但是,上述現實讓我們看到這個簡單原理卻被形形色色的認知替代,而我想提出的問題是:我們所認知的教育符合這個年代嗎?

未來的人要活得好需要什么

即使獲得了名校的證書、學位,就能確保學生們的職業(yè)生涯順利嗎?未來孩子們將會面臨怎樣的職業(yè)世界?家長、老師、學校應該為他們做好什么樣的準備才會幫他們贏得未來?回答這些問題,讓我們先想象一下未來的幾種情景:

情景一:隨著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機器人革命的到來,20到30年后,靠體力工作的崗位,將會被機器人所占領;靠知識和邏輯工作的崗位,將被電腦所盤踞;傳統(tǒng)的課堂和老師也有可能被慕課等網上教育所替代。人們也許一輩子會從事多份工作,轉換多個行當。特別是當物質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人們有更多時間和更長的生命去享受人生,那時工作也許不是為了維持生計,而是努力豐富人生體驗,所以娛樂、探索性樂趣、體驗式享受可能流行,教育和學習成為融入人生、生活的必需品和具有精神價值的生存方式,而不是通過學習獲得某種證書或貼個名校的標簽。同時,人們在享受虛擬樂趣的同時可能慢慢開始厭惡虛擬,重新珍惜和創(chuàng)造更為豐富、更有深度的面對面交流。學習和教育成為人們認知世界和快樂共處的生活常態(tài),而不是滿足功利的手段。

情景二:在教育領域,可能出現很多網課公司,這樣的公司可以整合全球資源搞一門課,其精彩程度可能令人向往、讓大學無法匹敵。如果進一步假想,世界上冒出大批這樣的公司,例如1000家,就這些課程來講,沒有大學可與之匹敵,如果很多這類公司聯合起來,是否還有大學存在的空間?大學會不會被這些公司所淘汰?如果我們的教育還停留在傳統(tǒng)模式中,學生們?yōu)槭裁催€要掏高額的學費進入大學學習?換句話說,如果當代大學不重視教育變革,就可能出現哈佛商學院克里斯滕森教授2014年預言的情景:“未來十五年內美國一半的大學會面臨破產”。但反過來看,如果大學站在這些公司的肩膀上,利用網絡資源和技術,重塑大學校園的價值,那么這些公司集中起來可能也無法與優(yōu)秀的實體大學競爭。一言以蔽之,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好的符合時代需求的新型教育和大學。

情景三:現代社會為學生們開啟了多扇學習和接受教育的大門,念大學已并非成才的獨木橋,而只是其中的一種途徑。學生可利用零星的時間,將學習當成生活中的部分活動,可以選擇進入大學,體驗一下校園環(huán)境,或選修幾門有價值的課程,而不是非得像現在這樣,利用4年完整地學學士、2年多學碩士、3年多學博士。屆時校園學習的特征是什么?學生和老師在校園里干什么?如果大學老師依然采用現在的灌輸知識的方式教學,這樣的大學將會面臨挑戰(zhàn)甚或消失。而如果大學采用開放、主動、探索、研究導向型的教育,再配合以綜合的資源和實驗環(huán)境、老師和學生的現實互動和指導,校園的價值可能是網上課程無法完全替代的。即使如此,學生也許不滿足于一個校園,可能混跡于不同校園;不一定在校園連續(xù)待4年或更長,而是根據人生發(fā)展將其拆分成很多階段,滿足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另外,游學也許盛行,從而享受多元文化、異鄉(xiāng)風情,追隨興趣新奇,體驗豐富多彩。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光菊]
標簽: 認知   席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