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首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迎來70華誕,通道兒女發(fā)自肺腑獻上特殊賀禮——
“老寶貝”薩歲面前感黨恩
懷化日報全媒體記者 石金鵬 通訊員 吳祥淼 楊新鴻
(廣大市民在慶典現(xiàn)場觀看文藝演出)
好運侗鄉(xiāng),天公作美。
這在通道侗族自治縣得到了見證。10月18日,天氣預報明明說通道陰天有小雨,但太陽公公一大早就在縣城上空發(fā)出了金燦燦的光芒。自然,整個縣城在70周年縣慶氛圍的襯托下更加喜氣洋洋。
街道對面人聲鼎沸。從莫林風尚酒店的四樓循聲望去,40多個紅色空飄在隨風飄蕩,把薩歲廣場裝扮得紅紅火火。整個廣場人山人海,來來往往……下樓打聽,他們絕大部分是從通道各鄉(xiāng)鎮(zhèn)趕來看縣慶的群眾。原來,這里是通道侗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的慶典會場。
(通道侗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慶典全景)
老人是廣場上的主力軍。他們頭戴頭巾,脖掛銀飾,身著侗裝,一個個精神抖擻,眼里格外有光,臉上都笑出了“花朵”。這些“老寶貝”,與侗族人民萬分崇拜的薩歲融為一體,成為一道最炫的風景。
(好運侗鄉(xiāng)精彩絕倫的文藝演出)
70歲的楊進輝
沒想到我的生日和縣慶是同一天
在廣場上,來自廣西柳州的李穆林看到群眾把薩歲雕像圍得水泄不通,紛紛忙著上前打卡拍照,便好奇地問:“這尊女雕像是誰?是個什么人物?”
“這是薩歲。”來自播陽鎮(zhèn)今年72歲的侗族奶奶胡翠玩說:“薩是侗語,是祖母的意思。歲也是侗語,是子的意思,我們以子為大。薩歲就是我們侗族人最崇拜的大祖母神。”
“嘖,嘖!原來是這樣一位大人物,難怪有這么多人圍著她……”李穆林點頭如搗蒜。
(市民和嘉賓在薩歲雕像前打卡)
緊挨著胡翠玩的右邊,一位上了年紀的爺爺右手撐起一把藍格子傘在為孫女擋太陽,左手小心翼翼地把她攏在胸前。而頭戴休閑帽的他正炯炯有神地看著被人群包圍著的薩歲。
老人來自通道隴城鎮(zhèn)恩科村。他的5個孩子早已成家立業(yè),日子過得還算富足。今天,他特意拉著老伴和孫女進城買點東西給自己慶生。
“我叫楊進輝,木字旁的‘楊’,進步的‘進’,光輝的‘輝’……”老人中氣十足,滿臉自豪地自我介紹,“我是1954年出生的,今天農歷正好是九月十六,剛好是我70歲生日。沒想到我的生日和縣慶是同一天,真是八輩子修來的福分。”
(70歲的楊進輝帶著孫女參加通道70周年縣慶)
在楊進輝心中,通道的確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孩子小、孩子多,家里窮得叮當響,住的木房子漏風又漏雨,現(xiàn)在卻住上了三層樓的磚房子,還是200平方米寬的呢!要不是共產黨,哪有這么好的日子……”他指著廣場上大屏幕里的銀利歡興奮地說,“快看,快看!唱歌的那個女的,是我老表的女兒。村里丫頭吃上網紅飯了……”
“快給爺爺喝一瓶,讓爺爺也享受享受……”在楊進輝夸網紅唱歌時,買飲料回來的老伴吳蘭,忙說,“時候不早了,準備回家吧!女兒女婿還在家等著為你過生日呢……”
老兩口拉著6歲大的孫女從薩歲雕像前虔誠地走過,滿意地回家了。
62歲的吳仕成
首次看縣慶來回一天一夜,而今就是一兩個小時的事
當天,62歲的吳仕成和老婆歐禮肖帶著雙胞胎孫子也來縣城看熱鬧。一家兩老兩小端坐在薩歲廣場的草坪上享受著十年一遇的熱鬧場面。他們來自通道坪坦鄉(xiāng)的半坡村。
吳仕成記得第一次參加縣慶是1984年。那是通道30周年縣慶,那時自己才20來歲,還是單身漢。當時的坪坦鄉(xiāng)到縣城有了公路,但不是水泥路,一路上坑坑洼洼。坪坦鄉(xiāng)到半坡村還沒有修通馬路,只有彎彎曲曲的小山路。
“40年前,首次看縣慶來回一天一夜,而今就是一兩個小時的事。”吳仕成看著妻子歐禮肖說,“那時候講是講來看熱鬧,其實最想的是瞄個老婆回家。”
“來縣城要四五個小時,回家得四五個小時,還要在縣城耍上幾個小時。當時交通不便,路爛、車少,來回沒有一天一夜怕是做不到呢。”歐禮肖接過話,“哪像現(xiàn)在到處都是水泥路,有的地方還鋪上了瀝青路。自家有車的話,到縣城來回就是一兩個小時的事。”
(吳仕成夫婦帶著孫子參加縣慶看熱鬧)
第一次參加通道縣慶時,吳仕成夫妻倆還沒有結婚。第二次參加縣慶時,夫妻倆已經有了孩子。通道縣慶60周年時,家里兒子結婚辦喜事,沒有來成。這次70周年縣慶,夫妻倆帶著歐潤葵和歐葵向兩個5歲大的雙胞胎孫子來了。
說起半坡村,吳仕成自信滿滿。“一年一個樣,十年大變樣。”他回憶道,“家里是這樣變,村里、鄉(xiāng)里和縣城都是這樣變。而不變的是黨讓我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環(huán)境越來越漂亮,精神越來越富有……”
不是嗎?吳仕成所在的半坡村依托生態(tài)環(huán)境、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特色資源種植了藥材,新建了民宿,發(fā)展了康養(yǎng),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而寨子里的村民時不時聚在碧綠的群山下和清澈的小溪邊唱耶啰耶、吹蘆笙,過著節(jié)日般的幸福生活。
(薩歲廣場上如約而至的煙花美景)
93歲的吳萬源
沒有黨的民族政策,就沒有通道的大變樣
當晚的薩歲廣場,一場精美絕倫的煙花秀如約而至。
在觀禮臺上,一位身著紅黑白棕相間長袖、胸掛嘉賓證的老人,咧著嘴,用手機拍下以鼓樓為背景的煙花美景。剛理過的短發(fā)掩蓋不了老人一頭白發(fā)的痕跡,紅暈的臉頰顯得神采奕奕,慈祥的目光閃爍著與眾不同的經歷。
(93歲的吳萬源在興致勃勃看煙花)
坐在老人左邊的男子是他的女婿傅粵峰,坐在右邊的女子是他的小女兒吳焰。“爸爸名叫吳萬源,今年93歲,是通道播陽鎮(zhèn)陳團村賈寨人。自1950年以來,他就長期在省民委和民族研究所工作,與民族工作打了一輩子交道,直到現(xiàn)在還沒有消停。毛主席和周總理還親切接見過我爸呢。”吳焰十分自豪地說,“通道侗族自治縣是我們湖南成立的第一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爸爸作為一個從農村走到省城的通道人,一直關注著家鄉(xiāng)的發(fā)展。1954年通道侗族自治縣成立時,爸爸正好在省民委工作,做了大量鋪墊工作。70年來,每10年要舉辦一次大型的縣慶活動,爸爸有幸參加了30周年、40周年、50周年、60周年和這次70周年的縣慶活動。”
作為通道侗族自治縣成立的推動者,吳萬源卻十分謙虛,認為自己為家鄉(xiāng)所做的一切微不足道、不足掛齒,倒是有幸見證了通道70年巨變。在他看來,侗鄉(xiāng)人民的政治地位有了巨大變化,經濟發(fā)展有了巨大變化,教育文化有了巨大變化,通信交通有了巨大變化,旅游事業(yè)有了巨大變化,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有了巨大改善……
(通道兒女開開心心迎縣慶)
“過去婦女非常辛苦,半夜起來石碓舂米,天亮就挑起水桶到井邊挑水,料理家里的日常生活。如今,用打米機打米,不用石碓舂米;自來水直接進了水缸,不用挑水了,婦女們從這些繁重的體力活中解放出來,過上了幸福生活。”吳萬源意味深長地說,“這些變化都得益于黨的領導。沒有黨的民族政策,就沒有通道的大變樣。我們應該讓子子孫孫都記住,不能忘了這個根。”
其實,在薩歲面前感黨恩的遠遠不只楊進輝、吳仕成和吳萬源這幾個老人。70歲的退休老師石柳梅站在人群中說:“這里原來是田地和山土,現(xiàn)在成了通道25個民族的樂園,民族融合的福地。也只有我們黨和政府才會建如此大手筆的民生工程!”
“天上不掉,地上不冒,生活為何如此美好?”見大家聊得嗨,76歲的網紅大姐龍開梅提著小板凳笑哈哈地說,“一靠政策好,二靠手一雙。如今,我們應該奮進新時代,為建設新通道加油。”
……
(通道有戲,百姓舞臺)
現(xiàn)場,你一言,我一語。有侗族的、漢族的、苗族的、瑤族的……大家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了一起。我們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通道的“老寶貝”在薩歲面前感黨恩、謀發(fā)展、互認同又何嘗不是一種生動實踐呢!
(小寶貝在給老寶貝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