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提出,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要健全制度保障體系中的輿論引導機制,“著眼于壯大主流輿論、凝聚社會共識,發(fā)揮智庫闡釋黨的理論、解讀公共政策、研判社會輿情、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的積極作用”,“鼓勵智庫運用大眾媒體等多種手段,傳播主流思想價值,集聚社會正能量”。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積極進行輿論引導是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別是智庫這種“智力服務者”的支持。眾所周知,智庫是思想產(chǎn)品的制造者,也是思想產(chǎn)品的傳播者,通過思想產(chǎn)品為社會提供智力服務。事實證明,積極正面的智庫思想產(chǎn)品通過一定的輿論媒介向社會進行信息傳遞,有助于傳播主流思想價值,集聚社會正能量,提高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智庫之于輿論引導具有重要意義
一般認為,輿論是在特定的時空范圍內,公眾對社會公共事務集中表達的意見態(tài)度,是民眾個人情緒、社會心理、利益訴求和思想狀況的綜合反映。在現(xiàn)代國家治理結構中,輿論需要引導,而智庫在其中就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當今信息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智庫已經(jīng)不能再像以往那樣滿足于關起門來搞研究,生產(chǎn)的“思想產(chǎn)品”局限在小范圍內加以使用,只是影響少數(shù)人。相反,越是成熟的智庫越注意利用各種信息傳播渠道來傳播自己的研究立場和研究成果,主動引導輿論,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智庫的定位早已不僅僅是專門為決策者提供智力服務的“第四部門”,同時也承擔著相應的公共職能,用思想產(chǎn)品開啟民智、為公眾提供思想和觀點,引導大眾輿論,增進社會共識。
從成熟智庫的運作模式來看,它們常見的輿論引導方式有以下幾種。一是深入研究形成思想深刻的政策意見,提供給相關決策機構,通過決策者影響輿論。這是智庫最常見最直接的信息傳播方式。二是出版發(fā)行相關研究書籍,在公眾中形成廣泛影響。三是出版發(fā)行相關的報刊雜志。四是通過電視、電臺、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傳播智庫聲音。據(jù)統(tǒng)計,國外有的智庫“每年有幾百人接受電視臺、電臺采訪”,信息曝光率很高。五是通過網(wǎng)絡媒體,及時便捷迅速地發(fā)布智庫的研究成果。這是互聯(lián)網(wǎng)特別是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興起后,智庫更加重視的信息傳播方式。在其網(wǎng)站以及新媒體載體都相當完備,并且易于用戶檢索查詢。六是通過舉辦學術會議、開展國際合作等,傳播智庫的研究理念和思想產(chǎn)品。綜合而言,成熟的智庫通過上述輿論引導方式,通過各種媒介將其思想觀點進行廣泛傳播,能夠有效引導社會輿論,為政策形成和政策實施營造有利的社會氛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智庫尤其是民間智庫還是促進決策者與公眾溝通的橋梁,積極正面的智庫意見可以增進決策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比較常見的做法是,智庫通過組織搭建論壇、研討會等平臺為研究者、社會大眾以及決策者提供了交流思想、意見和建議的渠道,推動他們之間的相互了解,有助于達成共識,推動問題的解決。特別是在不同輿論場產(chǎn)生分歧時,智庫可以以其獨立、客觀、公正的角色和專業(yè)的知識背景充當決策者與公眾之間分歧的“緩沖閥”。通過積極與社會信息需求進行互動,智庫為公眾更加全面地解釋和分析政策信息,幫助公眾深入理解公共政策,澄清誤解,糾正偏見,指出錯誤,從而彌合輿論分野,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共識的達成。
在輿論引導方面還有一定提升空間
在當前我國的輿論引導機制中,智庫是相對缺位的。特別是一些熱點公共事件中,智庫的聲音還比較弱。民眾甚至期待智庫作為第三方給出權威、專業(yè)、及時的意見時,往往并不能如愿。相比而言,國外一些成熟智庫的經(jīng)驗值得我們借鑒,其較為成熟的話語傳播機制,對與媒體之間的合作的重視度以及自身研究成果的公共傳播,都令人印象深刻。它們往往積極介入公共事務,以客觀、專業(yè)的姿態(tài)主動對民眾關心的社會熱點議題進行分析和闡釋,為民眾提供思想觀點,為決策者提供解決方案,有效地發(fā)揮了智庫作為社會矛盾“減壓器”的功能。
坦白地說,近年來我國智庫在健全輿論引導機制上已經(jīng)作了不少努力,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整體來說,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一定數(shù)量的智庫偏重自身建設和理論研究,缺乏引導社會公眾的思想意識和主動性,輿論引導“不想做”“不會做”的情況還比較突出。一方面,智庫內研究者的交往圈子比較狹窄,常常只限于學術圈內,與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的互動性明顯不夠。面對媒體,不知如何表達的智庫還有不少。另一方面,如何有效進行輿論引導的能力也有不足。雖然有的智庫也建立了網(wǎng)站或開通了社交媒體,但輿論引導效果并不明顯。話語形式單一刻板、傳播內容過于學理化、更新頻率不高、與受眾互動不足等問題還比較普遍,距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要求還有差距。
進一步健全輿論引導機制的建議
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導向關乎生命,導向關乎發(fā)展。如果說,輿論引導是智庫的重要職能,那么,正向輿論引導是智庫的光榮使命??陀^而言,智庫傳播的信息,既可能是積極正面的,也可能是消極負面的。如何讓積極正面的智庫思想產(chǎn)品占據(jù)主流、發(fā)揮正能量,需要智庫管理者具備一定的政治素質、理論修養(yǎng)、社會經(jīng)驗和業(yè)務知識,對導向問題做到慎之又慎、嚴之又嚴,真正讓智庫傳遞出的信息能夠通達社情民意,疏導公眾情緒。
增強智庫的傳播意識。各類智庫應當轉變智庫建設的傳統(tǒng)思維,意識到社會影響力的形成不僅需要依靠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也需要一定的傳播能力、推廣能力和營銷能力。應進一步提升傳播理念,積極融入信息時代,加強傳播手段和傳播機制建設,綜合培育智庫的學術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政策影響力。特別是已經(jīng)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智庫,應當更加主動地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傳播政策思想,為民眾答疑解惑,引導理性輿論,減少社會負面情緒和不和諧因素,正向促進黨和國家政策制定與實施。
拓寬信息傳播渠道。智庫應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各類媒介的宣傳推廣作用,既要積極同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傳統(tǒng)媒體進行深度合作,通過新聞報道、記者訪談、專欄文章等方式來解讀公共政策、分析社會熱點,也要借力微信、微博等新媒體載體來引導社會輿論,提高智庫及其專家在媒體中的出鏡率和曝光率,進一步提升智庫的社會影響力。
改變語言形式。智庫在進行思想傳播時應避免敘事過于專業(yè)化、學理化,應將復雜的專業(yè)問題用社會大眾都能接受的方式來表達,善于運用個性化、接地氣、有親和力的語言風格,采用更為新穎的、更符合時代特點的、更具多樣化的表達形式來傳播思想觀點,真正讓受眾聽得懂、真信服。
加強與公眾的互動溝通。智庫不僅應利用各種媒介凝聚人氣、提升關注度,還應為不同利益訴求的群體提供交流平臺,鼓勵公眾參與公共議題討論和政策辯論,積極同民眾展開互動,聆聽公眾意見,在交流中引導輿論、在溝通中贏得民心,以客觀公正的立場平衡各方分歧,促進共識形成。
建立專門人才隊伍。目前,國內智庫缺乏專門的傳播人才,專家成員一般也不具備傳播學知識和技能。在未來,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中,應注意引進一些在公共關系和傳播學方面具有較強能力和社會資源的傳媒界人才,可以設立專門的外聯(lián)部門,負責與決策者、媒體、民眾進行聯(lián)系,捕捉民眾關心的焦點話題,分析民情輿情,觀察輿論走向,幫助智庫專家選擇適當?shù)慕槿霑r機和傳播方式。
加強對外傳播力度。我國智庫應順應全球化趨勢,提高開放度,加大國際間交流,積極對外進行輸出,通過媒體宣傳、訪學、合作研究、論壇、學術會議等形式同國外同行展開對話,提升我國智庫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幫助國際社會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為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