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俄羅斯的歐亞聯盟
蘇聯的解體以及20世紀9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嚴重削弱了俄羅斯的政治和經濟實力,俄羅斯一度對中亞采取了“甩包袱”政策。隨著親西方政策的失敗和北約東擴計劃逐步明朗,俄羅斯開始重新重視發(fā)展同獨聯體成員國的關系。1995年9月14日,葉利欽總統(tǒng)批準了《俄羅斯聯邦對獨聯體國家的戰(zhàn)略方針》,將中亞在俄羅斯外交中的“次要”地位轉變?yōu)?ldquo;優(yōu)先”方向,表示“聯合中亞國家,實現獨聯體的政治和經濟一體化”應成為俄羅斯外交的主要目標。1995年1月,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簽署了關稅同盟條約,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于1996、1997年先后加入該條約。2000年10月,歐亞經濟共同體(EEC)成立,地區(qū)一體化進程開始加速。
近幾年,俄在推進歐亞經濟共同體方面采取了四步走戰(zhàn)略。一是加快俄、白、哈關稅同盟建設。2007年10月,三國簽署了新的《關稅同盟條約》,兩年后簽署了《關稅同盟海關法典》,2010年1月,正式實行統(tǒng)一關稅稅率、關稅限額使用機制、優(yōu)惠和特惠體系以及對第三國禁止或限制進出口的統(tǒng)一的商品清單。二是將俄白哈關稅同盟提升為統(tǒng)一經濟空間。2010年12月,俄、白、哈三國宣布,從2012年1月1日起統(tǒng)一經濟空間將全面開始運作,三國不僅要實現商品、資本和人員的自由流動,還要建立超國家協調機構,以協調各成員國的宏觀和微觀經濟政策,建立統(tǒng)一中央銀行,實行單一貨幣,建立共同能源市場。三是建立歐亞經濟聯盟。2011年10月,關稅同盟政府首腦會議審議了《關于建立歐亞經濟聯盟的決議草案》,計劃于2013年啟動歐亞經濟聯盟,在關稅同盟和統(tǒng)一經濟空間基礎上進行更緊密的經濟和貨幣政策協調,創(chuàng)建真正意義上的經濟聯盟。四是從歐亞經濟聯盟邁向歐亞聯盟。2010年12月,歐亞經濟共同體莫斯科峰會就如何在統(tǒng)一經濟空間基礎上建立歐亞聯盟達成一致,并預定在2015年實現這一歷史夢想。許多評論家將歐亞經濟共同體視為后蘇聯時代出現的最為有效的地區(qū)合作框架,同時也是俄羅斯重啟獨聯體一體化進程的又一次嘗試。
(三)中國的“西進”戰(zhàn)略
2012年10月,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王緝思提出了中國的“西進”戰(zhàn)略。他認為,“相比于東亞,中國同(印度以外的)西部各國素無瓜葛,產生對抗或沖突的因素很少,在地緣經濟、地緣政治的競爭與合作中,處于相對有利地位。同有關國家共同塑造該地區(qū)的安全與發(fā)展環(huán)境,制定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將有利于中國的長遠利益和塑造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關于“西進”的具體政策措施,王緝思教授有如下構想:第一,統(tǒng)籌規(guī)劃并與多國合作,確保西部境外豐富的油氣資源和其他大宗商品供應渠道的暢通。分南、中、北三線,加快建設中國主導的“新絲綢之路”,使之東起中國東部,橫貫亞歐中部地帶,西達大西洋東岸、地中海沿岸各國。同時也應盡快建成從中國西部通向印度洋的大通道。第二,擴大同西部各國——主要是南亞、中亞、中東、里海各國的經貿合作和經濟援助,設立合作發(fā)展基金。第三,制定和實施內外結合、相互配套、因地制宜的社會、宗教政策和教育方針,筑牢保障國家安全、民族和諧的戰(zhàn)略屏障,應對“三股勢力”對邊疆穩(wěn)定的威脅。第四,加大對西部各國的外交資源投入,深入研究當地國情與民族宗教情況,加強社會與人文交流,將中國在該地區(qū)的經濟優(yōu)勢適度轉化為政治優(yōu)勢和軟實力,拓寬中國的戰(zhàn)略回旋空間。
王緝思教授認為,加強和擴大上海合作組織的職能,同有關大國和本地區(qū)國家共同規(guī)劃與建設“新絲綢之路”,促進多邊安全機制建設和地區(qū)沖突的和平解決,都是中國可以使用的抓手。中哈石油管道、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分別于2005年和2009年開通運營,2011年12月中哈第二條鐵路在霍爾果斯口岸對接,2013年6月巴基斯坦已同意修建瓜達爾至中國新疆喀什的公路和鐵路,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也已經完成了對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鐵路的經濟和技術論證,這些進展表明,客觀而言,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主要支撐平臺,多年來中國一直在穩(wěn)步推進自己的“西進”戰(zhàn)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