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黨建創(chuàng)新 > 思政實踐 > 正文

在思政課建設中發(fā)揮好“形勢與政策”課的作用

新年伊始,由中央宣傳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育部聯合組織的首次“全國高校‘形勢與政策’集體備課會”在中央黨校舉行。備課會采取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方式,對全國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進行全員培訓。當前,“形勢與政策”課在加強思政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愈發(fā)凸顯,本文就梳理這門課程的建設情況和存在問題,圍繞如何發(fā)揮“形勢與政策”課在思政課程建設中的更大功用進行深入思考。

“形勢與政策”課為什么越來越受重視

“形勢與政策”課作為一門特殊而重要的思政課,具有理論武裝時效性、釋疑解惑針對性、教育引導綜合性,是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新時代國內外形勢,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面臨的歷史性機遇和挑戰(zhàn)的核心課程,是第一時間推動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引導大學生準確理解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在時效性、豐富性、鮮活性、針對性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優(yōu)勢。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度交融,世界呈現競爭優(yōu)勢重塑、經貿規(guī)則重建、力量格局重構的疊加態(tài)勢,我國正處于轉變發(fā)展方式、優(yōu)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在大國博弈、社會轉型的動態(tài)過程中,尤其需要“形勢與政策”課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大勢、國家時局、社會全貌,認清當前中國發(fā)展的時代定位、機遇挑戰(zhàn),引導他們站穩(wěn)國家立場、把握發(fā)展大勢,更好地理解黨和國家各項政策背后所蘊含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增進對黨執(zhí)政的擁護和對政府施政的支持。

“形勢與政策”課的現狀與問題

當前,“形勢與政策”課在加強思政課建設中發(fā)揮著示范作用。各地各高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依據黨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政課建設決策部署,加強教學管理、建設教師隊伍、規(guī)范教學要求、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中央精神為教學大綱、以現實熱點為教學題材、以解疑釋惑為教學手段、以凝聚思想共識為教學目標,深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努力把這門課打造成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示范課。同時,“形勢與政策”課在學生群體中受歡迎程度較高。多年滾動調研顯示,在五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學生最喜歡上的是“形勢與政策”課,他們喜歡上這門課的原因包括“內容實,現實感強”“與自己有相關的地方”“聽著比較有意思”等,多數大學生認為學習這門課使他們“開闊了眼界、拓展了知識”“提高了分析、判斷形勢的能力”“增強了自己的責任感、使命感”“加深了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理解”。

雖然目前“形勢與政策”課的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方面,作為受眾主體的大學生對形勢政策的認知仍存在不全、不深、不透的問題。多數學生對形勢與政策的關注僅停留在事件、新聞的表面,缺乏對其背后的背景、本質、趨勢等方面的認知,存在認識上的片面性、表面化現象。從去年的調研來看,對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大多數學生只對詞語略知一二,未掌握豐富內涵;對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等國際大事,僅僅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對危機背后的地緣政治及大國博弈等深層問題缺乏全面的思考。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對“形勢與政策”課重視程度不夠。學校領導對課程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課程開設及教學效果??傮w來說,大多數高校對“形勢與政策”課重要性的認識相較前些年有較大提升,但仍有少數高校尚未完全按要求開設課程,或以報告會、社會實踐、辯論課等進行替代,部分教師反映“形勢與政策”課在課時安排、師資隊伍、教學資源、經費投入等方面,沒有其他四門課受重視。

“形勢與政策”課如何實現核心功用

聚焦“國之大者”,堅定“四個自信”。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要緊扣“國之大事”“國之大計”“國之大務”等“國之大者”,向學生講清楚“國情”與“世情”,講清楚新時代我們要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問題;講好時代之變、回答時代之問,堅定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知“事”更知“因”,增強思想認同。面對世界形勢的深刻復雜變化,面對紛繁多變的社會熱點問題,要引導大學生通過最新發(fā)生之“事”,把握其發(fā)生之“因”和未來發(fā)展之“勢”。要通過解讀經濟社會發(fā)展形勢,幫助學生理解黨中央關于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重大決策部署,讓他們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洞察力和深刻理解力,最終實現理論上的清醒、思想上的認同、行動上的自覺。

愛“我”更愛“國”,認清責任使命。要立足于新時代增強大學生的使命擔當,在引導學生以大歷史觀正確認識中國和世界發(fā)展大勢的同時,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并腳踏實地,進而讓他們把實現個人價值同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把人生志向、職業(yè)選擇同國家政策、發(fā)展趨勢緊密聯系起來,成為既有中國情懷又有全球視野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上好“形勢與政策”課需重點關注的幾個問題

加強師資配備與隊伍建設,解決好誰來上課的問題。“形勢與政策”課內容十分廣泛,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tài)、科技、軍事等各領域及國內外最新發(fā)生的大事要事,對授課教師的政治立場、思想素質、知識結構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各高校授課教師主要由思政課教師、輔導員、黨政干部組成,水平參差不齊,但這門課的政策性、前沿性、戰(zhàn)略性恰恰決定了不是誰都可以講好這門課。因此,建設一支政治信仰堅定、政策理論素養(yǎng)較高、綜合業(yè)務能力較強、時政視野較寬的專兼結合的授課教師隊伍,是提高“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效果的基本保證。

合力化解“一桶水”困境,解決好集體備課問題。“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中,“一桶水”困境尤為突出,因此會有老師發(fā)出“往淺講沒意思、往深講沒底氣”的感嘆。擺脫這一困境,需要教育主導部門、教學主管部門和全體授課教師的共同努力。教育主導部門要為授課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培訓機會,提供更多權威的、及時的教學參考材料;教學主管部門要統籌教師隊伍,實行集體備課制度,根據授課教師所擅長的學科和領域,合理分配教學專題;授課教師個人則是要比其他教師多一份對政策理論的吸收轉化和對形勢發(fā)展變化的關注跟蹤,把習近平總書記最新講話精神和鮮活的時事素材有機融合,有效轉化為教學內容。

處理“講得好”與“講得準”的關系,解決好如何講課的問題。“形勢與政策”課上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授課教師的綜合素質及課堂把握。政治素質上,真信、真懂、和黨中央保持一致是先決條件;業(yè)務素質上,能在時效性上及時與黨中央對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對標對表,在針對性上緊緊圍繞學生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找準落腳點是關鍵環(huán)節(jié);在課堂發(fā)揮方面,理論與現實結合,歷史與時代呼應,既要講背景、講由來,也要講規(guī)律、講實質,不僅需要講得清、講得懂,而且還需要講得精彩,這是必備技能。“講得準”是首要的。“講不好”會影響授課效果,“講不準”影響的可能就是一批人的思想觀念。但這并不是說為了保證“講得準”就可以放棄“講得好”,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努力追求“講得準”與“講得好”的統一。

(作者系中宣部《時事報告》雜志社副總編輯)

[責任編輯:曲統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