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讀書 > 正文

如何在新時代“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這本書做出回答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形象的國際傳播:從多元文化主義到軟實力理論的中國反思與實踐》 劉琛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如何在新時代“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國際發(fā)展走向合作,并邁上協(xié)作的歷史性新高度?《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形象的國際傳播》做出了回答。

中國形象的理論研究需要借鑒、融合,但更加需要獨立的思考

西方國家對于“形象”要義的認知可追溯至歐洲文藝復興,從戰(zhàn)略的高度開展相關研究與實踐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百年來,西方依據不同的時代背景,透過不同的視角,采用不同的技術方法,形成了文化多元主義、互通戰(zhàn)略、現代化理論等一系列代表性理論。歷史地看,這些理論及其運用于實際的成效以豐富的成果幫助人們更為深入地認識了形象的傳播規(guī)律、作用,特別是它的復雜性。但是,這些研究深受歐洲中心主義的影響,并因此始終存在歷史局限性也是事實。實際上,中心主義是西方哲學很早就持有的文化觀念。

因此,關于何為中國形象的理論研究需要借鑒、融合,但更加需要獨立的思考。這是本書所有研究任務的根基與底座。通過梳理西方國際政治經濟學、社會學、國際傳播、文化研究等學科代表性成果,結合案例,歸納了安東尼·吉登斯、霍克海默以及形象理論提出者西蒙·安赫特等40余位代表性學者的核心觀點,總結了“國家形象”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征,也凝練了西方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并據此提出“三維度—四層級—32指標”的國家形象理論模型,從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展現、分析、評價改革開放以來重大歷史時期的中國國際形象,力爭做到鏡面清晰可鑒且棱面立體縝密。

國家形象的理論模型需要審慎地檢驗

本書在研究中采用了國際前沿的理論——國際發(fā)展研究的技術方法,設計評價指標體系與計算公式。通過融合多元統(tǒng)計分析法和大數據分析法,從官方文獻、學術著作、智庫報告、歷年民調、問卷與訪談,150個國家1600種主流媒體等多信源、多維度采集數據與信息,運用因子分析法做精細化處理,驗證所提出的中國形象理論模型對于“形象”多變量的屬性的效度與信度。

科學的國家形象理論模型能更為精準地廓清并把握中國政治形象、經濟形象和文化形象等多個因素之間的相互依賴規(guī)律。更重要的是這種理論探索,它的目標是提出不僅適用于中國等廣大發(fā)展中國家,也適用于西方國家的關于一國形象的核心維度。

這種嘗試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共鳴。軟實力理論提出者約瑟夫·奈作序,“本書提出的理論模型豐富了軟實力研究”;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前總干事唐納德·約翰斯頓作序,“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為實現和諧共存做出的努力”;美國前經濟事務副國務卿、國際政治經濟國際合作理論提出者、耶魯大學總教務長理查德·庫珀推介,“在技術路線方面體現了國際視野和對國際前沿的把握”。

馮友蘭先生曾經說過,“研究哲學就是研究哲學史”。同樣地,對中國形象國際傳播的理解也需要歷史地、在同歷史的一定關聯中進行分析。

從歷史事實和發(fā)展過程中,把握世界眼中的中國形象

本書設計了四個重點研究內容。第一,深入分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形象國際傳播觀念的演進,著力把握中國的全球觀的本質與發(fā)展脈絡。針對國內外普遍關注的中國在不同歷史階段全球觀演進的特色,以翔實的內容為依托,提出四階段中國形象國際傳播觀的原創(chuàng)性觀點。第二,借鑒國際發(fā)展理論的支點模型,提出案例年研究法,從多維度和多信源采集、整理百余萬字翔實史料與大數據,完整深入地呈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際形象,做到歷史階段性和歷史聯系性與貫通性的有機統(tǒng)一。從對歷史的回顧與總結中,驗證中國走向全球化是中國積極主動的選擇,彰顯中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神與能力。第三,以時間為經,以國別區(qū)域為緯,根據所提出的國家形象理論模型、評價指標體系與計算公式,力爭全面、客觀、精準地廓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形象在世界眼中的變與不變。第四,以問題為導向,從共通、共建、共享、共贏的國際發(fā)展的視角提出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的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形象的國際傳播》歷時10年,得以完成。它是個人努力的成果,更是坦誠的、高質量的國際學術合作的好故事。這項研究之所以能夠贏得如此廣泛的關注和真摯的支持,是因為對建設美好未來的渴望。

世界向何處去?這不僅是中國之問,更是全球共同關切。更為嚴峻的是,對于世界未來大走勢的擔憂正在不斷升級。以業(yè)已發(fā)展成為非官方國際組織的世界經濟論壇為例,其2022年的主題是“歷史轉折期的政府政策和企業(yè)戰(zhàn)略”,而其2019年的主題是“全球化4.0:塑造第四次工業(yè)革命時代的全球框架”。僅兩年之間,從主題的變化中可以深切地體會到國際社會對于世界發(fā)展的大局勢從懷有未來可期可為的傳統(tǒng)安全感到充滿不確定性的憂患意識的轉變。

正是這些變化,激勵著關于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研究繼續(xù)向前。(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原標題:中國形象在世界眼光中的變與不變)

 作者 劉琛

[責任編輯: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