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有幸隨“人民論壇專題調研組”來到榕城福州,深入閩江學院展開“新時代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工程”調研活動。調研組一行實地走訪了閩江學院的服裝學院、計控學院、美術學院、人文學院、三創(chuàng)學院等五大學院,考察了服裝學院、計控學院的兩個重點實驗室,參觀了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辦學成果展、漆藝文化展、海峽兩岸服飾文化展、特色檔案館、閩都文化陳列館、第二課堂數字館等六大展館,召開了第二課堂現場座談會、主要部門現場座談會、專家經驗交流會等三場會議。
第一次來閩大,調研充實、行程滿滿,感慨萬端。我著實感受到這所大學的氣宇軒昂、氣度不凡,令人震撼。全校師生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整個學院底蘊強、站點高、格局大,擁有深厚的政治高度、理論深度、文化厚度、思維廣度、創(chuàng)新力度、情感溫度和評價效度。學生就業(yè)率高,辦學效果好,可以看出,學生、企業(yè)和社會認同度非常高。
政治高度
閩江學院不止于立足閩江學院建設閩院,而是跳出閩江學院縱觀天下求發(fā)展。閩江學院時刻牢記習近平同志囑托,培養(yǎng)了一代代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比如閩臺聯辦專業(yè)13個,赴臺學習學生近5000人;“十三五”期間引進臺籍教師41人,教師互動交流千余人次,兩岸學術交流16場,有力深化了海峽兩岸高等教育界的交流互動,增進了兩岸青年對國家民族的情感認同,為祖國早日和平統(tǒng)一做出閩大貢獻,政治意義高遠。
理論深度
“但求最優(yōu)”就是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高質量辦學,體現了對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責任感。閩江學院用奮斗的實踐、用縱橫的理論使閩江學院變得底蘊深沉,思想有韌性。閩江學院天然的地域優(yōu)勢,兩岸服飾交流等兩岸融合發(fā)展新路的探索,是“兩個相結合”的最早實踐之一。閩江學院著實找到了大學精神的根與魂,采擷了民族精神的火種,點亮了引領國家教育未來的燈火,指出了馬克思主義引領中國化、指導高校未來的現實化路徑。
文化厚度
閩江學院幾十年來弦歌不輟、蓽露藍蔞一路走來,形成了自身的“以人為本”辦學理念、“崇尚完美,追求卓越”的校訓、“盡職善仁,光而不耀”的校風、“革故鼎新,精益求精”的教風、“博學篤行,誠實厚重”的學風。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但求最優(yōu)”就是臻于至善的大學精神的完美展現。閩江學院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堅守大學文化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守住根與魂,“育十邑英才,振八閩雄風”,闊步行進在實踐與學術并重、學問與德性并舉,以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為己任的立德樹人的征程上。
思維廣度
閩江學院視野廣闊,格局超前,敢于筑夢、勇于追夢,初心不改,韌勁兒十足。目前院士、知名專家學者云集;學校實行本科生進重點實驗室制度,聚焦人才培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把握時代脈搏中施展才干;搭建數字孿生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不斷提升自主研發(fā)能力。閩江學院闊步實現了從高職高專院校向應用型大學的華麗轉身,成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福建省五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之一。
創(chuàng)新力度
大學是知識創(chuàng)新、傳承和存儲的場所,創(chuàng)新是大學的本質特征,“但求最優(yōu)”蘊含追求完美的創(chuàng)新精神。習近平同志在閩大六年期間,和師生一起共謀學校改革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為閩大打下了牢固的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基礎。閩大也著實聚焦頂層設計走出了一條符合教育規(guī)律、能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辦學新路子。但就從閩江學院“六位一體”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足可看出其觸角深、輻射廣。主體“雙元”、嵌入“雙鏈”、指導“雙師”、經歷“雙園”、融通“雙證”、協同“雙創(chuàng)”。創(chuàng)設“第二課堂教育教學”模塊,構建涵蓋德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6大門類課程體系。大學生的“百鎮(zhèn)百村”行動,更是注重田野調查,將論文寫在八閩大地上,洋溢著濃郁的地方風采。
評價效度
閩江學院始終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當年為學校定下的辦學方向,“不求最大、但求最優(yōu)、但求適應社會需求”,不貪大、不求全、不跟風,全力建設高水平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大學。學校自主開發(fā)集移動端、PC端、自助打印端、大數據端“四端一體”的第二課堂管理系統(tǒng),實行教育教學全流程評價體系,初步形成了大學生“三全五育”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衷心祝福閩江學院弦歌不輟歷久彌新,接續(xù)奮斗再書華章;衷心祝福閩江學院永遠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作者:周曄,北京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