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媛老師
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曾說過,“人是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建造社會生活的,而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追求美、向往美、締造美是人類特征的顯現,而教育是傳承與弘揚美的方式。那么,作為新時代人民教師,如何傳承與弘揚美呢? 作為青年教師我,深知自己教學經驗不足,更需要一絲不茍,不斷去學習。在日常教學中,同組教師是我學而不倦的榜樣,我們經常課前課后一起研討,一起反思,互相汲取好的教學策略與教學設計。不僅如此,我還經常在語文團隊濃郁的學習氛圍中深受啟發(fā),向美而行,越來悅美。
教學美 越鉆研悅進步
“教學美”實質上是教學與美的交叉、綜合而生成的新事物。它含有教學,但不是一般的教學,而是有美滲透的教學;它含有美,但也不是一般的美,而是以教學為載體的美??梢哉f,教學美是教學與美復雜而深刻的關系的直接體現。畢業(yè)剛參加工作時,為了習作課呈現一種美的狀態(tài),我盡力學習他人優(yōu)秀經驗和課堂模式,并在語文團隊中參與培訓,掌握習作育人理念和教法,在此基礎上我著手在班里開展習作訓練嘗試。為了打開學生“想說,敢說,會說”的語文習作水平能力,我堅持讓學生寫周記,以周記為抓手,充分利用中午午自習時間,用周記進行語文習作“說寫評”的訓練。同時,為了更好地鉆研學生的習作課,我把班里30份作文一一復印,在每一篇復印的學生習作上進行修改批注。我將全班作文歸類,發(fā)現并尋找班級習作共性的問題,作為習作課重點突破提升的環(huán)節(jié)。慢慢的,我的習作教學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孩子們和我都越來越喜歡習作課,其呈現出的是美的、鮮活的習作課堂。
任教低年級時,我還致力于探索鉆研漢語拼音教學、識字教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積極承擔校級觀摩課拼音《gkh》《識字寫字》以及與低段看圖寫話口語交際相結合的繪本作文課《小豬變形記》。任教中年級時,我鉆研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敢說、愛說、會說的習作課堂,以讀促講的朗讀教學。我積極承擔《我是一只小蟲子》《朱德的扁擔》《雨點兒》《小獅子》《小鎮(zhèn)的早晨》《瀑布》等多節(jié)區(qū)級和校級語文觀摩課。每次觀摩課前的“磨課”是艱辛的,我都一遍一遍地逐字推敲修改教學設計,數易其稿,精益求精。不僅如此,我還習慣拿著教學設計在空曠無人的教室里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個環(huán)節(jié)地預設在課堂中可能會發(fā)生的問題,一遍一遍地演練,演練過后我在課堂上就更加游刃有余了。最能提升我專業(yè)能力的是專家和同校語文組老師對我評課的環(huán)節(jié),我認真記錄每位老師給我提出的中肯建議,不斷消化吸收。這些努力也讓我收獲了肯定:語文課《朱德的扁擔》和《雨點兒》兩篇教學設計獲得海淀區(qū)一等獎和二等獎,觀摩課《我是一只小蟲子》獲得海淀區(qū)二等獎;所撰寫的兩篇中段論文《激發(fā)閱讀興趣戀上閱讀》《語文教學中美育教育》獲北京市二等獎,《淺談中年級的習作教學心得》獲北京市三等獎;所撰寫的低段三篇論文《正音識形拼音變教為學初探》《漢字家族譜快樂學漢字》《讓繪本開啟學生習作的大門》榮獲北京市論文三等獎……向美而行,越鉆研悅進步,這就是我對“教學美”最深刻的感觸。
育人美 越善誘悅成長
向美而行,美在育人。進入新時代,上莊中心小學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美的教育活動,讓每個生命都擁有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一個感受美的靈魂。
在學校育人理念的熏陶下,在帶班的過程中,我發(fā)現部分學生對學校班級活動缺少熱情。我積極引導學生感受參與進來的快樂。學校組織跳繩比賽,我鼓勵班委帶著全班同學共同想辦法把活動做好,最后確定計劃是每個課間會跳繩的同學教不會的學生,晚上發(fā)送練習視頻,同學之間互相加油,最后獲得團體跳繩比賽第一名的好成績,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自己在班中的存在感、價值感并收獲自信。同時,我班還積極開展了每天自省活動,用學生自己內心的反思自省代替老師的說教,激勵學生好習慣持續(xù)養(yǎng)成。每天早讀的時候,學生自省校園生活中哪些地方自己做的還不夠好需要改善,哪些方面自己做得很好要繼續(xù)保持,不斷發(fā)現自己的閃光點與不足。除此之外,我還設置“特權卡”鼓勵學生自律要堅持不懈,如免一次作業(yè)卡、老師免生氣卡、免值日卡、角色互換卡等。
以美育人,更是需要在共情中循循善誘。班里有一位性格靦腆的小男孩,課上很難看到他舉手回答問題。一次語文課上我正好走到他身邊,我微笑著說:“小瑜,你來說說你對課文的想法。”他慢慢地從位子上站起來,臉瞬間紅了。我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沒事,別緊張,老師看好你,大膽說吧。”這時他嘴角輕輕上揚舒了一口氣,他說完后我故意放大表情,睜大眼睛很吃驚的樣子說道:“你能抓住關鍵詞語感受人物性格,真的太了不起了,大家把掌聲送給他!”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接著對他說:“你真的是深藏不露啊,下回可別藏著??!”他點了點下頭。從那以后,他發(fā)言更加積極了。從這件小事上,我越發(fā)認識到教師的一個暖暖的動作,肯定的話語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也一直鞭策自己做有溫度的教師。
同時,老師和家長的共情在于更好地發(fā)揮家校共育的作用。在疫情期間延遲開學中,我把班級學生分為四個小組進行學習交流,每個小組里設立一名家長成為本組的“家長管家”,協(xié)助教師進行學生小組學習生活的管理工作。“家長管家”對學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有很大的激勵作用。我還單獨建立家長管家群,定期組織召開“家長管家”小型會議,傾聽家長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困惑,理解他們的不易。我們班的“家長管家”都非常盡職盡責。學習上,“管家們”每天積極轉發(fā)當天學習任務單,溫馨提示群里學生成員記得認真按時完成。“管家們”最先把自己孩子的作業(yè)發(fā)到小組群里,用自己孩子的積極性帶動小組成員的活躍度和學習積極性。正因為“家長管家”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無論是開設的“空中約會”小組微信視頻會議,還是通過網絡開展的特色課間活動——“巧手翻翻繩”,家長們都說孩子們看電視、玩手機的時間都減少了,還經常翻一些很有趣的花樣考父母,家長跟孩子的親子關系也拉近了,家里面的笑聲多了,家庭關系更加融洽了,孩子學習也更認真了。
著名詩人紀伯倫說:“我們活著只是為了去發(fā)現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種種形式。”為愛而生,向美而行,越來悅美,無論歲月怎樣更迭,讓“讓每一個孩子有更多的獲得感”的教育追求不會改變。作為上莊中心小學的教師,我一定會在校領導和老師們的關心支持下,憑借智慧和奮斗,在向美而行的道路上奮勇前進!
(作者為北京市海淀區(qū)上莊中心小學語文教師、北京市“紫禁杯”優(yōu)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