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日“霜降”,秋天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
北京香山的“紅葉節(jié)”剛剛拉開大幕,拾階而上,登高望遠,無邊秋色浩瀚如海。
北京秋天美,最美在深秋。群山紅遍,層林盡染,大雁布陣,啟程南飛,呱呱的叫聲傾訴生命的眷戀。夜晚,星月清輝,灑滿乾坤,露珠皎潔,蟲聲唧唧。
深秋之美,在于絢麗、在于飄逸、在于悲壯。只有到了深秋,才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沉靜,才能領略“寧可抱香枝頭死,不隨黃葉舞東風”的堅貞。
只有在深秋,你才明白蒙古人的《鴻雁》是多么惆悵而深情,馬頭琴是多么蒼涼而悠揚:江水長,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天蒼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xiāng)。酒喝干,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這“歌聲遠,琴聲顫”的內(nèi)涵,正暗合著生命的不舍與頑強,這是靈魂深處悲天憫人的情懷。
二
當秋風乍起,便有人禁不住放歌。世間許多感慨,莫過于辛棄疾一句詞:“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節(jié)氣到了秋分,又有一片贊許。“寒露在后,白露在前,秋分在中間”。杜甫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是他對“白露”與故鄉(xiāng)明月的謳歌。白居易說:“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月,露似珍珠月如弓”。虧他想得出,把“寒露”時節(jié)的露珠與珍珠媲美。
而歐陽修寫《秋聲賦》,“其色慘淡,其容清明,其氣栗冽,其意蕭條”,一定是深秋光景。
深秋,完全是與初秋、中秋不同的感受。深秋,紅在熾熱中消褪,綠在濃烈后歸隱。姹紫嫣紅之后,留下曠遠的蕭條與深沉的大美。深秋,更多了成熟、優(yōu)雅、通透、從容。
禪說:欲得凈土,當凈其心。心若入凈,心當入秋。入凈入定,當入深秋。
站在北京深秋的曠野,感受天人如一、人天合一的曠遠。
三
深秋的往事,珍藏在記憶的深處。童年的回憶,是人生最美好的景致。
玉米、高粱收了,地瓜、花生刨了,田野里漸漸清寂下來。農(nóng)家孩子放學后,扛著镢頭,到莊稼地里刨揀落地瓜、落花生,貼補家里的口糧。天越來越?jīng)?,霜越來越重,過不了多久,地里的大白菜要收,大蘿卜要收。人們提前挖好地窖子,儲存這些過冬的蔬菜,心里蟄伏下對于漫天大雪的期待和對來年明媚春光的期盼。
秋風一陣緊似一陣,村旁小河——“東河崖”兩岸的白楊樹落葉飄零,金色燦然。出嫁在村西頭的大姐牽掛窮娘家冬天缺柴燒,逼著年幼的弟弟一筐又一筐地掃收樹葉。少年偷懶,不愛提笨拙的大筐,而喜歡用硬鐵絲串起落葉,一串又一串。結果,幾次受到大姐訓斥——因為好看不好用,不出活,收獲少。
在這個深秋的周末,北京城融域嘉園小區(qū)的落葉已開始飄零。安丘城里年逾七旬的老姐姐,此時此刻,你弟弟真想回去,挎上大筐去河邊再掃落葉。
只是,當年的“東河崖”何處可尋?
四
人,活著,走著,一路在跋涉,一路有景色。
時光如水,歲月輾轉,花開,何必在春天。詩人說:“心中有個春天,一年四季,都是花期”。
在落葉紛飛的深秋,享受壯美的景色,體會寂廖的人生。清人金纓編著《格言聯(lián)璧》說:貧賤是苦境,能善處者自樂;貴富是樂境,不善處者更苦。有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深秋之美,是浮華過后的沉淀,是囂喧之后的從容,是火熱之后的淡定。能在深秋暮色中淡定自如的人,一定能抵御三冬的嚴酷,也一定能享用三春的溫煦。歐陽修說得好:“奈何以非金石之質(zhì),欲與草木而爭榮?”
春風盎然,夏花絢爛,秋葉靜美,冬雪豐厚。你所經(jīng)歷的每一個春夏秋冬,構成你的生命;你所感受的每一種喜怒哀樂,都與你有緣。心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心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
付出艱辛,守得靜謐;揮別浮華,回歸質(zhì)樸;摒棄張揚,崇尚簡約。你的心中,定然是深秋般天高云淡、神清氣爽,豐碩伴隨你,淡泊伴隨你,莊嚴伴隨你。
人在深秋,不可辜負生命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