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全球觀察 > 正文

透過本質看美式民主劣質化

美國著名政治學者塞繆爾·P·亨廷頓在1981年出版了一本至今并未引起學術界和社會廣泛關注的著作《美國政治:不和諧的承諾》。該書提出了一個關于美國政治的著名命題:“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鴻溝,一直是美國政治的中心話題,這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現(xiàn)象。”

長期以來被美國政府和學術界塑造的“美式民主值得全世界學習”的種種神話故事,居然在實踐中呈現(xiàn)了政治理想、政治制度與政治實踐的鴻溝化特質。這一當初來自學術研究最前沿和實踐第一線的振聾發(fā)聵式揭示,可以從美式民主內蘊的政治理想蛻化、政治制度異化與政治實踐簡化三大方面,得到有效詮釋和充分驗證。

政治理想蛻化:精英政治與不信任民眾的原初制度框架設計

人們如今廣泛談論的美式民主,一開始的制度設計原則與框架構成比較簡單,主要包括共和制、三權分立與制衡制、聯(lián)邦制、總統(tǒng)制、公民權利制、國會兩院選舉制、任期制等。后來,經過兩百多年的演化發(fā)展與充實完善,逐漸加入了諸如公開選舉制、多黨競爭制、新聞自由制等內容。

確立美式民主政治理想與政治制度根本原則與基本框架的,主要是1776年的《獨立宣言》和1787年制憲會議通過的《美國憲法》。雖然《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等宣稱了美式民主的天賦人權、生而平等、人民主權、反對專制等政治理念和政治理想,但基于私人財產權和財富自由以及基于不信任民眾智慧和力量的美式精英民主的根本原則與制度框架,讓資本主義政治制度體系在根本價值取向上與其宣稱的政治理想背道而馳,并日益成為為資本統(tǒng)治保駕護航的工具。

首先,美式民主通過憲法條文的內容設計,起到了充分保護金錢和私有財產,讓精英階層比普通民眾更容易得到實惠的基石作用。其次,美式民主通過決策者分置與責任分置以及包括直選制、間接選舉制和終身制等長短不一的公職產生與任期方式,預留下了無法真正追責的“政府不負責任”的制度空間。再次,美式民主為保護有產者和政權不被顛覆,允許投機資本通過侵占、搶奪印第安人的土地向西部進軍,并建立包括軍隊、民兵等在內的暴力化組織體系,維護有產者的根本利益。最后,美式民主害怕人民直接參與國家決策活動,通過諸如選舉人團等間接民主制以及有限政府制的制度設計,將公共事務交付少數(shù)精英去決定,將經濟事務交付市場和社會去解決,其目的是防止人民的廣泛參與直接影響和威脅擁有龐大財產的資本所有者及其財富自由。

政治制度異化:利益政治與黨派政治主導的美國政治制度架構

1830年代后,競爭性黨派政治成為美式民主運轉的中樞。競爭性黨派政治通過與公開競爭性選舉的結合,實現(xiàn)了代表不同利益群體與黨派利益的資本主義政黨和平地定期地永久地輪流執(zhí)掌國家權力的政治理想,其結果是徹底異化了美式民主所宣稱的人民主權思想。美國加州大學圣克魯分校心理學和社會學教授威廉·多姆霍夫通過對民主選舉功能異化方式的分析,揭示了利益政治和黨派政治主導美國政治制度全過程的實質。

第一,歷史上,發(fā)明選舉的目的,并不是如今所說的為普通民眾參與政治提供一種廣泛有效方式,而是為了解決相互對立的權力集團之間的矛盾而設立的一種沖突和平解決機制,并通過每隔幾年的定期選舉將其固化下來。這種定期選舉的實質,如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zhàn)》中所言,“普選權”只不過是“為了每三年或六年決定一次由統(tǒng)治階級中什么人在議會里當人民的假代表”而已。

第二,在確保統(tǒng)治階級內部穩(wěn)定地達成了分享權力協(xié)定這一根本條件下,通過競爭性選舉和黨派競爭的方式,讓普通民眾來幫助決定相互對立的權力集團或政黨究竟誰在政府治理中扮演主導角色。也就是說,公民的定期公開的投票行為,只不過是在維護資本統(tǒng)治的不同利益集團或政黨之間做出選擇,而這些利益集團或政黨的作用,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所說,“不過是管理整個資產階級的共同事務的委員會罷了”。

第三,在美式民主中內生出的利益集團政治,將經濟權力轉化成政策影響和政治通道的能力很強,并通過與包括各種職業(yè)、宗教和種族團體結成選舉聯(lián)盟的方式,成為聯(lián)邦政府中最有影響的力量。而廣大公民只能在一些事關如失業(yè)者、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的政策議題領域,發(fā)揮極其有限的作用。

第四,當資本主義國家出現(xiàn)諸如重大經濟危機、大規(guī)模種族沖突、極端恐怖主義活動、重大公共衛(wèi)生危機等極端問題時,整個社會有可能走向大規(guī)模分裂和對抗時,公開選舉是引入新政策、新戰(zhàn)略的一種最適宜最巧妙的方式和途徑。在整個社會進行看上去言辭激烈、爭論火爆的公開辯論活動,開展大張旗鼓、廣泛動員的競選活動,可以讓競爭性選舉成為轉移社會矛盾焦點、暫時平息各類政策紛爭、緩解社會矛盾沖突的一種有效工具。因為在長期的政治生活和公民教育中,接受大眾投票的結果是選舉民主的內在要義,這已然是美式民主根本信條的體現(xiàn)。

政治實踐簡化:大眾狂歡式定期選舉與金錢選舉的運作

美式民主的發(fā)展,經歷了從以議會為中心的政治過程向以政府為中心的政治過程,再向以政黨為中心的政治過程的演化。美式民主重心的轉移結果,讓美式民主走向了一種通過大眾狂歡式定期選舉和金錢運作的“選票民主”,進而讓美式民主簡化為一種熊彼特式“程序性民主”。簡言之,這種“簡化版”的美式民主的要義,就是通過競爭的方式挑選領導人的過程。在政治實踐與學術研究中,不僅美國歷屆政府津津樂道地對外輸灌這種“簡化版”美式民主的思想和模式,而且學術界也將此作為美式民主的真諦而廣泛傳播。

“簡化版”的美式“程序性民主”,把選舉民主當作民主的“靈丹妙藥”,巧妙地轉移普通民眾對輪流坐莊執(zhí)政的資本與權力聯(lián)盟統(tǒng)治國家的實質的注意力,模糊美式民主最初的政治理想所宣稱的“生而平等”“人民主權”等根本價值追求所遭遇到的窘境,讓廣大選民以為參加了選舉就是民主權利的體現(xiàn),實際上只不過是從有限的資本代理人中選擇一個不得不選擇之人或政黨。正如桑迪·梅塞爾在《政黨與選舉》一書中所說:“簡言之,全體選民的合唱,吟詠的只是有權有勢者的聲音。”

“簡化版”的美式“程序性民主”,讓選舉變成廣大選民不得不在各種碎片化的政策性議題中進行非此即彼的選擇,或者在照顧各種利益集團與黨派利益的分贓性“政策包”中進行選擇,其后果是既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不同選民的不同利益訴求,又以極其隱蔽的方式讓資本與權力聯(lián)手統(tǒng)治的實質被最大程度地掩蓋起來,進而讓選民忘了站起來進行抗爭的使命,并讓不公正不合理的政治制度體系得以長久地維護和難以得到有效更新。

“簡化版”的美式“程序性民主”,讓選舉民主成為美式民主的象征,其結果是進一步強化美式民主是“金錢民主”的實質,讓美式民主的政治理想、政治制度與政治實踐之間的鴻溝化日益表現(xiàn)為“金錢化”。據統(tǒng)計,美國2000年國會和總統(tǒng)選舉一共花費了41億美元,2008年為64億美元,而到了2020年,這一數(shù)字飛漲到了109億美元。美式民主簡化為選舉民主,選舉民主又簡化為金錢民主,美式民主一方面走向了劣質化,失去了政治理想的支撐和引領,另一方面走向了沒落化,讓政治制度和政治實踐完全脫節(jié),讓政治制度淪為空殼。

(作者為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焦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