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前沿理論 > 正文

繁榮學術 發(fā)展理論 傳播思想

——新中國70年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以深入研究回答我國發(fā)展和我們黨執(zhí)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為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重要貢獻。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宣傳不斷深入。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組織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系統(tǒng)翻譯了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著作,參與編輯出版一批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文選。黨的十八大以來,參與編輯出版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之江新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摘編等一批代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重要文獻。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摘編翻譯成多國文字,積極對外宣傳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為傳播中國思想作出了重要貢獻。參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編寫工作,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進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先后成立了一批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研究機構,黨的十九大以來成立了10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院),這些機構在深入研究闡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為黨和國家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新中國成立初期,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圍繞國家的經(jīng)濟建設,對商品經(jīng)濟、價值規(guī)律等重大現(xiàn)實問題進行深入研討,推出一批重要研究成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哲學社會科學界踴躍參加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為我們黨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出積極貢獻。改革開放以來,哲學社會科學界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理論、經(jīng)濟體制改革、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重大問題上,進行了深入研究,積極為黨和國家制定政策提供決策咨詢建議。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辛勤耕耘,緊緊圍繞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xié)調(diào)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推出一批重要成果,很好地發(fā)揮了“思想庫”“智囊團”作用。

學科體系不斷健全。新中國成立初期,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設置以歷史學、語言學、考古學、經(jīng)濟學等學科為主。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不斷拓展和深化。到目前為止,已形成擁有馬列科社、黨史黨建、哲學、理論經(jīng)濟、應用經(jīng)濟、統(tǒng)計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人口學、民族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國歷史、世界歷史、考古學、宗教學、中國文學、外國文學、語言學、新聞學與傳播學、圖書情報學、體育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軍事學等20多個一級學科,400多個二級學科的較為完整的學科體系。進入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學術研究成果豐碩。70年來,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積極探索,推出了一批高水平成果,如《殷周金文集成》《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語言地圖集》《歷史唯物主義原理》《中華大藏經(jīng)》《中國政治制度通史》《中華文學通史》《中國民族關系史綱要》等。通過管理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解放科研生產(chǎn)力,學術成果數(shù)量質(zhì)量齊升。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為例,從1977年到2018年,全院共發(fā)表論文154143篇、譯文23677篇,出版專著13815部、譯著3881部、研究報告27834部、教材1130部。這些學術成果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增強文化自信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對外交流長足發(fā)展。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的領域不斷拓展,規(guī)模不斷擴大,質(zhì)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為例,每年對外交流量由建院初期只有十幾批、幾十人次,發(fā)展到如今已達年度1400多批、3500多人次,對外交流合作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同國外200多個研究機構、學術團體、高等院校、基金會及政府部門建立交流關系,對外簽訂了170余個學術交流協(xié)議或備忘錄,年度舉辦國際性學術會議140余場。2019年4月9日,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為開拓中非人文交流創(chuàng)建了新平臺新渠道,對深化中非文明互鑒和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與法國、加拿大、俄羅斯、巴西、阿聯(lián)酋、葡萄牙等國10家合作機構簽署共同設立中國研究中心協(xié)議,海外中國研究中心網(wǎng)絡已現(xiàn)雛形。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國際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提高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國際影響力。

人才隊伍不斷壯大。70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隊伍實現(xiàn)了由少到多、由弱到強的飛躍。新中國成立之初,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薄弱。為培養(yǎng)科研人才,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等一批科研、教育機構紛紛成立,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哲學社會科學人才。目前,形成了高等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黨校行政學院、黨政部門所屬研究機構、軍隊院校五路大軍,構建起種類齊全、梯隊銜接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體系。這樣一支規(guī)模宏大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隊伍,為實現(xiàn)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建設目標和任務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撐。

哲學社會科學70年取得的成績,是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也是全體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辛勤努力、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定不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定不移踐行為人民做學問的理念,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chuàng)造,努力多出經(jīng)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堅定不移以研究回答新時代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為主攻方向,推出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更好服務于黨和國家科學決策,服務于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服務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實踐;堅定不移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堅定不移全面貫徹“雙百”方針,做到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提倡理論創(chuàng)新和知識創(chuàng)新,鼓勵大膽探索,營造風清氣正、互學互鑒、積極向上的學術生態(tài);堅定不移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全面領導,確保哲學社會科學正確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和價值取向。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

數(shù)據(jù)亮點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經(jīng)費投入情況

1986-1990 0.55億元

1991-1995 0.86億元

1996-2000 1.63億元

2001-2005 5.59億元

2006-2010 17.47億元

2011-2015 64.51億元

2015年至今91.65億元

資料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國家社科基金自1986年設立以來,經(jīng)過30多年的發(fā)展,基金規(guī)模從最初的500萬元增長到目前的26億元,逐步形成重大項目、研究專項、年度項目、西部項目、青年項目、后期資助項目、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特別委托項目、成果文庫、期刊資助等在內(nèi)的多層次多樣化資助體系。

資助范圍涵蓋哲學社會科學26個一級學科。年度資助項目數(shù)量由基金設立初的500項增長到目前的6000余項,累計資助各類項目7.1萬項,其中黨的十八大以來資助近4萬項,項目惠及高校、社科院、黨校、軍隊和黨政機關等5大系統(tǒng)的30余萬社科研究人員。

資料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不斷拓展和深化。到目前為止,已形成擁有馬列科社、黨史黨建、哲學、理論經(jīng)濟、應用經(jīng)濟等20多個一級學科,400多個二級學科的較為完整的學科體系。

資料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

[責任編輯:趙光菊]